理论环境化学研究组课题组简介
研究内容:开展以计算模拟和构效关系为核心的环境化学问题分子机制研究。致力于发展面向机制探索的POPs环境行为与生物效应的的计算毒理与定量构效方法,揭示决定其致毒形态和毒性效应的分子结构基础,诠释效应产生的微观化学机制,并进行实验证据数据挖掘和计算模型在有毒化学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理论环境化学研究组研究队伍
组长 |
张爱茜 | 研究员 | [博士生导师] |
成员 |
傅建捷 | 副研究员 | [硕士生导师] |
薛峤 | 助理研究员 | |
潘文筱 | 助理研究员 | |
刘娴 | 助理研究员 |
客座研究人员 |
博士后 |
博士生 |
蔺远 | 高常安 | 王玲 | 刘燕燕 |
曹慧明 | 冯鸿儒 | 李慧娟 | 高珂 |
硕士生 |
于晓晴 | 李义莉 | 朱婧涵 | 常嘉敏 |
张静星(联培) |
理论环境化学研究组承担项目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课题负责人):“典型污染物的环境暴露与健康危害机制”,年限:2014.7-2019.7
-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主持):纳木错生态系统中新型全氟化合物源解析及环境化学行为研究,年限:2017.1-2020.12
-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主持):“全氟烷酸类碳链异构体的人体差异化富集与消除分子机制研究”,年限:2015.1-2018.12
-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主持):“全氟化合物通过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干扰雌激素受体介导信号通路的理论研究”,执行年限:2013.1~2016.12
-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主持):“典型五聚体门控离子通道介导的PCBs和PBDEs神经毒性机制的理论研究”,年限:2012.1~2015.12
-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主持):“典型羟基多溴联苯醚拟/抗激素效应的H12定位选择机制及构效关系研究”,年限:2011.1~2013.12
-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主持):雌激素效应化合物的警示特征及其生物效应的研究,年限:2017.1-2019.12
-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主持):典型污染物通过配体结合域表面位点作用影响核受体介导效应的理论研究,年限:2016.1-2018.12
-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主持):“蒙脱石表面生成二恶英机理的理论研究”,年限:2015.1-2017.12
-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主持):“直链/支链异构化对全氟化合物环境迁移转化行为的影响机制”,年限:2012.1-2014.12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大气颗粒物中环境持久性自由基生成机制及稳定性研究”,年限:2014.6-2016.6.
- 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子课题负责人):“化学品种类快速甄别及毒性模型测试技术”,年限:2012.1 -2014.12
- 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子课题负责人):“基于靶蛋白的化学替代物毒性评估QSAR技术”,年限:2011.1 -2013.12
- 国家海洋局科考项目:“南极地区直链/支链全氟化合物异构特征表征及全球长距离传输机制研究” 年限:2012.12 -2013.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参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典型环境过程及构效关系研究”,年限:2008.1~2011.12